农贸市场设计|菜市场:快还我的人间烟火味!

发布时间:2020-08-14

不知从何时起,“逛菜场”变得时髦起来,文艺青年都开始标榜自己旅行的时候去当地菜市场打卡是必做的一件事,没去过网红菜市场都不好意思和人唠嗑。菜市场,除了来来往往的人群,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和冒着腾腾热气的市井美食,还藏着肉眼看不到的温情,爽朗的叫卖声、吆喝声,这些烟火味是去超市、商场感受不到的。

 

人间有味是清欢。菜市场,才是人间烟火气息最浓厚的地方!

 

近几年,随着农产品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疫情暴露出来的传统农贸市场的短板,各地农贸市场都在大刀阔斧地改造,一些市场由于急功近利,忽视了菜市场最核心的要素“烟火气与价格”,使菜市场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义。

 

失去烟火味的网红市场


杭州红石板农贸市场


自网红菜场的热潮在全国兴起后,各地菜场改造皆向网红菜场看齐,杭州红石板农贸市场也无例外。它从2018年9月20日正式开业后,便登上了“网红菜市场必逛名单”,成为了红极一时的菜市场。

 

如今热潮冷却,它现状如何呢?

 

走访红石板农贸市场,小编发现一些摊铺自家灯上落满了灰尘,公共用灯也结满了蛛网,墙体装饰物有些脱落。离开了专业设计团队的指导,红石板农贸市场市场在运营与管理上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进程。

 

▲红石板农贸市场


作为红石公寓边上的社区菜场,主要服务社区周边的居民,而来这边打卡的年轻人光顾的大多是扫码即食的摊位,并非买菜,因此它的生意也如昙花一现,在红极后生意渐渐惨淡。

 

苏州双塔市集


同样经过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上过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的苏州双塔市集曾以新潮的设计、时尚的颜值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旅游打卡。位于双塔景区附近,位置优越,又有美食街,生意应该会很好,可为何一些摊主爆出“改造后生意没有以前好了”?

 

菜市场毕竟姓“菜”,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生活,为了解决百姓的一日三餐,而不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

 

苏州双塔市集环境变好了,但摊位空了,买菜的人少了。市民们买菜最关心无外非交通便利度、价格及食材这三点,而市场内部灯光昏暗,一些装饰元素也让人觉得不太适应,一点都没有菜市场的样子了。


 ▲双塔市集内空置的摊位


上海黎安集


继上海的愚园路市集停业整修后,魔都的蒙西菜场、永年菜场、泰康菜场、黎安集现状怎么样了呢?

 

位于莘庄的黎安集说是“一站式菜场”,可设计得却像旅游景点的特产卖场,也像机场航站楼里的商店,甚至还有摊主抱怨说“虽然硬件设施配套升级了,但租金上涨的太厉害了”。



▲莘庄黎安集


菜市场里缺少了买卖时的砍价声、家长里短的人情味、亲切的市井气息,总让人觉得不像菜市场了。

 

为什么要留住农贸市场烟火味


城市名片


冯唐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菜市场则是一个城市的美感所在”。

 

城市化发展到今天,菜市场不单单只承载着买菜的功能,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之窗,城市文化的对外输出口,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


▲古荡农贸市场是“最佳国际旅游资源访问点” 


区别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菜市场有着不一样的风情,叫人流连忘返。不同的季节,各种新鲜的应季食材,四季在这里轮回交替。里面特有的食材,体现着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商户们带点方言的叫卖声,体现着当地淳朴的人情味;挎着菜篮子的市民,展现着这个城市最真实、最自然风貌。

 

高楼大厦、整齐划一的街道是城市的外表,而要看一个城市到底怎么样,还是得去菜市场,它反映的是城市的“里子”问题

 

风土特色


一处乡愁,一方美味。特产小吃、味觉偏好、消费习惯都是地方独有的特征。比如四川的腊肉、西安的岐山臊子面、南京的板鸭、萧山的萝卜干、绍兴的臭豆腐和梅干菜,最地道的味道、最深处的记忆都留在农贸市场里。


▲杭州老品牌采荷光头卤鸭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购买 


去旅游,想买点当地特色产品送人,农贸市场便是最好的去处。做为农副产品大型交易场所,农贸市场有着你想象不到的物品丰富。且一般进入农贸市场的食品均会经过市场检测,不用担心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大可以放心挑选自己所喜爱的特产,或选择有精美包装的产品来送人。

 

市井气息


菜市场是一个夹杂着人间烟火气和市井气息的地方。五颜六色的蔬菜和活蹦乱跳的鱼虾,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熙熙攘攘的人群……逛菜市场就像体验生活的展览馆,呈现出质朴的生活场景,平淡中别有一番趣味。

 

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中,农贸市场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于市井的想象,在日常买菜与吃饭的过程中,体会生活的温度,它的存在也让冰冷的城市有了热度。卖菜的阿姨送的一把葱、几个蒜,陌生人亲切的善意总能让人倍感温暖。


▲与卖猪肉的商户讨价还价 


在菜市场,无论你在社会上扮演着什么角色,只要你走进它,唯有柴米油盐与岁月静好的美好。

 

文化传承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吃的角度来讲,很多非遗文化,百年老店都在农贸市场扎根,代代相传,是流淌着的历史。

 

老字号选择将店铺开到农贸市场里,与农贸市场的文化属性相契合,如知味观、全聚德这些百年老店开在农贸市场附近,让消费者不用再费心找专卖店,去农贸市场就能买到百年老店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把农贸市场当做一个博物馆来打造,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

 

生计民生


小菜场,事关大民生。农贸市场是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担负着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受到政府的不断关注,被称为“最关键的小事”。

 

农贸市场还是社会弱势群体最后的庇护所,价格实惠解决了多数群体的温饱问题,设置公益岗位,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曾一度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保菜价、供民生的作用,缓解了疫情所带来的物价哄抬的恐慌。

 

如何留住烟火味?


提升购物体验感


烟火味不代表脏乱差,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菜市场的整改与整洁确实有必要管理。污水、菜叶、臭味,不能让这些阻挡了顾客的脚步,拉低农贸市场的形象。要提升顾客购物的体验感,首先要提升农贸市场的环境,在不牺牲其本身“烟火气”的前提下,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合理化的改造。


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


其次,要提升农贸市场的设施。防滑砖的使用,有效避免了雨天滑倒的可能;空调设备的安装,使顾客在炎炎夏季买菜多了一丝清凉感;母婴室,让哺乳期的妈妈可以有个舒适的地方喂奶;加入自动扶梯,使腿脚不便的老人也能轻松购物;休息室、食堂等,充分考虑了经营户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注重购物的便捷度,提升便捷度才是王道。运用智能电子秤,有效避免短斤缺两的问题,支付宝支付,减少了现金支付的繁琐。数字化、智慧化等手段的运用,使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在购物体验感上优于传统农贸市场。


提升食品安全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农贸市场既要保留迷人的“烟火味”,也要保障日常食品的安全。

 

尤其是在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菜的品质与安全度,这也使得绿色有机蔬菜备受人们的欢迎。看中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一些市场打着“纯天然、无公害”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销售的却是有农药残留的蔬菜。

 

这时,食品安全监测室的作用便凸显了。消费者若对于食材的安全性存有疑虑,可以去市场中的安全监测室进行检测,你点我检,不仅打消了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安全疑虑,还为市场树立了放心市场的招牌。

 

更加注重食材的可追溯性,农贸市场在每个岛台的顶部装有电子显示屏,将每一样蔬菜的检测结果在显示屏上公布,提升了消费者购买的信心。


▲电子显示屏


提升配套服务


农贸市场改造好了,配套服务却跟不上,交通拥堵、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涌现了出来,服务与市场的不配套,导致市场很有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客源。

 

把顾客的需求摆在首位,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提升农贸市场的服务,既要留住顾客,也要留住烟火味。

 

针对不同的群体,农贸市场可谓使出大招了!如上班族没有时间逛菜市场,那么农贸市场可为他们提供送菜到家的服务;大爷大妈们更在乎菜价,商户可建立微信群,做社区团购;年轻人喜欢逛吃逛吃,市场可引入餐饮店,开设各种美味小吃。


 ▲骆家庄农贸市场内的自动扶梯


不管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还是农+超(美食、娱乐、旅游等等),农贸市场都应根据市场定位,绝不生搬硬套,因地制宜,逐步丰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提升经营理念


古荡农贸市场的金长曾讲过“从管理到经营,从经营到服务,做好员工、经营户两只队伍建设,让员工有热度,让市场有温度”,菜市场的烟火气与管理、经营都密不可分。

 

新开业的农贸市场在经营时,要量入为出,防止急功近利,静待花开。新市场需要慢慢培育,若一味追求利润,在经营理念上与实际状况相违背,后期市场很难再招揽到潜在的顾客。

 

放水养鱼,鱼水皆活,注重长远发展,才能让农贸市场在竞争暗流中屹立不倒。

 

结语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农贸市场无论改造、开发还是提升,都不能本末倒置,动摇它生存的根本,而是要守陈出新,促使它焕发新魔力。留住农贸市场的烟火味,也是留住了人们心中的一份纯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