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设计和升级改造过程中,不能不考虑的菜市场独有文化!

发布时间:2021-07-14

为什么需要菜市场?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答案。


“李姐,几天不见,今儿来了”

“哎,来了”

“老板娘,这胖头鱼多少钱一斤?”

“十二一斤”

“前几天还十块呢,今个就十二了,

算我十块我也就不跟你讲价了”

“行行行”

“给我来这条大的”

“好,我帮你处理一下”

“多少钱”

“二十五块六”

“六毛你也要?”

“那行,给二十五得了,明天再来”

 

南瓜、青菜、白菜、萝卜、黄瓜、土豆、辣椒……据说只有1%的人能说出19种以上的蔬菜名字,而这些人100%是经常逛菜市场买菜做饭的。

 

有人嫌弃菜市场肮脏阴暗、污水横流,只爱灯火通明、食物包装得整齐得体的超级市场。

 

有人却认为,超市不过是食材的冷(停)藏(尸)室(间),要见识它们最生猛美好的瞬间,还是得撸起裤管下菜场。

 

一百个城市里有一千个菜市场。在那里,你可以见识到最土的货,闻到最独特的气味,碰见最能侃的大爷。

 


菜市场:

犹如城市的心脏,永远鲜活。

“烟火气息代表地”

 

菜市场不似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门面,被人装扮过,菜市场却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它裸露着,坦诚地诉说着当地人真实的生活。

 

依附在各个大小社区周围的早市,是凌晨四点爬起来晨运后无处可去的老人们最温暖的落脚点。

 

太阳刚升起来,宽阔的街道上就已经人头涌涌,卖油条豆浆豆腐脑的标准早餐摊首先吸收了全部热度,饱餐一顿之后四散的中老年人开始在熙熙攘攘的早市中挑选食材、补充日用品、和刚认识的老伙伴从刚上学那会儿为时间起点开始自由唠嗑。

 

▲鲜活的之江九里农贸市场水产区

 

菜市场的精髓是早市,在于其违反人类睡懒觉本质的、极早的活跃时间。

 

一个“早”字,成为将猎奇贪玩的游客阻挡在外的极高门槛。对于老年人来说,早市是消磨清醒时间的精神港湾;对于年轻人来说,早市是他们温习童年时豆浆、油条、包子等经典美食的路边课堂。菜市场每日燃起的袅袅炊烟和远处工厂烟囱中排出的长长白烟,形成了一组画面和谐的对照。

 

▲市场中五颜六色的食物像幅油画

 

烟火气息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存在,它是缥缈的,它隐藏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背后,只有掀开城市浮华的表面,才能真正地融入到其中去。

 


菜市场:

它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人。

“市井文化代表地”

 

“在很多地方的菜市,我能碰到这个社会所有阶层的人。” 菜市场之于我们,有无数个理由,但归根到底,是那里有人,那里的人,三教九流,民风习俗,皆在其中。

 

从古至今“市井”二字,往往都与贬义、粗俗、鄙陋联系在一起,从很多与“市井”有关系的成语中,也可以看出“市井”的真实面貌。

 

市井无赖、市井小人、市井之徒,无论哪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深地鄙夷之情。因为在古代人的观念中,生活在“市井”之中的人群,一般都与“三教九流”有瓜葛。

 

▲宝妈带着孩子逛市场

 

菜市场是不乏高声吆喝、讨价还价之辈,但也有把“写作当作调节自我增香剂”的菜场摊贩。

 

由菜市场里卖杂货的摊主陈慧书写的《世间的小儿女》一书,登上了浙江省委宣传部推荐的浙版好书榜,这是继散文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之后,陈慧出版的第二部作品。

 

陈慧,今年43岁,是余姚市梁弄镇菜市场卖杂货的小摊贩,早上出摊,下午在电脑前自由创作,十年间出版了两本书,也成了当地最出名的“小摊贩”。这两种看似不搭界的职业却在陈慧身上无缝衔接。

 

▲陈慧和她的书《世间的小儿女》

 

她的书中,一如既往地记录着身边普通人的故事。陈慧以童年的苏中平原和远嫁的浙东小镇为背景,描画其养父、养母、邻居等,以及在小镇菜场中摆摊时遇见的、在人世间匆匆相逢的各种人的命运,记录下生命的无奈和庄严,卑微与贵重。

 

她记录的是生活中的人,当然,又远不止这些。她以一支真挚之笔,打捞遗落在岁月深流中的诗意贝壳,在庸常小事的裂隙之间采集灵感光火,重现生命最初的粗粝与鲜活,也让行走在星空下的文明,抚触到那颗柔软而火热的心。

 

生有百态,藏于世间,市场中人看见它,路过它,成为它。

 


菜市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一方市场。

“属地文化代表体”

 

《晏子春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同。

 

豆腐脑到底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到底叫元宵还是汤圆?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地方的菜市场,顾客的购买习惯、市场的服务,在各地都不尽相同,却蕴藏着当地的风俗文化。

 

在北方菜市场,买5块钱的猪肉,小贩可能会不太乐意,甚至拒绝你的要求。可在南方,只买五块钱的肉,也可以要求老板帮忙切好。

 

北方人买葱,论捆买!而南方买葱,论根买,或者摊贩送一两根。到了冬天,北方人会囤白菜腌酸菜,北方人:“大哥,给我500斤白菜!” 南方人则是:“老板,给我一棵白菜。”

 

▲等待顾客到来的摊贩

 

这是因为北方人去菜市场买菜,去一次可能是买几天的量,冬天的时候还可能一次性买一个月的量屯着。

 

南方气候潮湿,蔬菜水果容易变质,买多了吃不了,就浪费了;相对来说,北方气候干燥凉爽,适合囤菜,所以北方人更喜欢来一波大购物。

 

当然也可以理解是北方人性格非常豪爽,不拘小节,不太在意老板服务的细致程度,只要把菜价合适、称头足够就行了。

 

而南方人性格比较细腻,看重小细节,会让老板帮忙预处理一下食材,久而久之,菜市场的老板们就养成了这些习惯。

 

▲卖肉与买肉

 

当然,各地菜市场的特色食材也天差地别,沿海地区菜市场海产品丰富便宜,而云南地区菜市场菌菇种类繁多,新疆地区菜市场牛羊肉常年盛行......

 

菜市场与当地人之间的配合是浑然天成的,市场的经营户很清楚的知道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是量多便宜,还是服务细致。他们在三言两语间完成交易的背后,是历经同一文化长久浸润下形成的默契,无需多言,无需解释。

 


菜市场:

消费食物,其实是在消费文化。

“饮食文化&农耕文明”

 

现在年轻人买菜,他根本不会分辨菜好不好吃、嫩不嫩,因为他们不曾进到传统菜市场接受过菜贩「贴身」采购的洗礼,他没有接触到来自亲手耕作的传承所带来的宝贵经验,也没有听到老板跟他讲述颜色与口感的关系。

 

比如说,菜要怎么种?食材应该怎么处理会比较可口好吃?传统菜市场的人会告诉你菜要怎么挑;什么样的菜才是新鲜、才是粉嫩、口感才是最好;什么季节该挑选当令的食材才对时。

 

这是在所有的贩售行为当中,最无法被取代的部分,因为他有「人」与「传承」在里头。

 

▲上海大公鸡市集的水果摊

 

平常你都是怎么挑选葡萄的?

 

大部分的人都会被「外表」所干扰,觉得要挑那种一大串、紧密的才好,那样看起来的确很丰盛。

 

可是事实上,葡萄在生长的过程中,越稀疏的葡萄,它的生长空间就越大,果实就会越圆满,养分也就会越充足,最后他的甜分就会最实在。

 

所以也只有内行人心里才明白,当然应该挑选结实稀疏的那串,才会包甜好吃。

 

▲热情的摊贩告诉顾客挑选辣椒的技巧

 

只有建立食物与食用的细腻情感,透过与农民的互动,或者经由菜市场的采买行为,所累积的实务经验,才会清楚知道食材的质量到底好不好。这就像选茶、品茶一样,品的是那一年的天与地,时间与时令。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人文与特色,更能充分体现人情味与认真生活的人生智慧。如果现代人不去那些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就无法吸收到这些珍贵的、饱含前人智慧的文化。

 

 

菜市场:

它在客观理性的学者心目中呢?

 

▷ 法国著名学者、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曾经说过:

 

“没有市场就没有城市。”

 

城市起源于人们最先在市场周围的聚集。

 

 

▷ 华南理工大学张丽斯根据菜市场的公共特性,将之形象比作城市“磁场”:

 

“菜市场是凝聚城市活力的<磁场>。”

 

菜市场的建筑空间、使用 功能是可操作、可见的,但菜市场的“人情味”却是不可见的。关注和维持原菜市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对市场活化更高的要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宇琳认为:

 

“菜市场的经济、社会价值不可忽视。”

 

相对于封闭的厂房、漂泊的工地,菜市场的环境更有利于商户和居民、菜市场内部商户社会融合,是农村商户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

简而言之,菜市场的价值被很多人远远低估了。

 

 

菜市场,连接着家与厨房,也连接着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的边界。用一个词、一种文化去概括菜市场是不公平的,所以祝每个市场都把它们自己独有的趣味经营得风生水起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