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0——阿里被罚182.28亿元
去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开展反垄断调查。
时隔四个月,阿里的垄断案终于尘埃落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周六(4月10日)宣布,因阿里巴巴在中国境内网路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对阿里巴巴进行182.28亿元的处罚。
01.阿里被罚 :“为什么是182.28亿?”
如此高额的罚款,如此沉重的处罚决定,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第一回,在世界经济史上也非常罕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这样通报的:
▲国家市场监管局通报
182.28亿元,这个数字,一下子把中国对企业的罚单天花板抬高了三倍。
2015年,国家发改委对美国高通的反垄断行为,开出60.88亿元的罚单。6年之后,重罚阿里182亿,整整大了一个数量级。阿里巴巴还是一家中国自己的企业。
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欧盟此前对谷歌的罚单金额(43.4亿欧元)大于此次处罚。换句话说,这是全球范围内监管者给本国企业开出的最大反垄断罚单。
从比例上来看,182.28亿元,是2019年阿里净利润的22%,对阿里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182.28亿占2019年阿里的中国境内销售4557.12亿元的4%。(想想苏宁易购借给恒大200亿没有追回后,直接导致苏宁易购资金链断裂卖身深圳国资委)。
由阿里开局提出的“新零售”,其远未至终局,在新零售赛道的长跑中,有的企业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活下来”这个问题上,也有企业思考的是,“活下来,然后呢”?
02.每日优鲜融资 :“社区零售数字化来到大爆发前夜”
《IPO 早知道》报道称,每日优鲜已于数天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递交招股说明书,最快 6 月中下旬正式公开交表,高盛等投行为其安排 IPO 事宜,募资规模预计为 5 至 10 亿美元。
据网经社“电数宝”显示,每日优鲜此前共计完成11起融资,除2020年5月的战略融资未披露具体金额,其余融资总额超140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中金资本、Jeneration Capital 时代资本、高盛、老虎环球基金、元璟资本、联想创投、工银国际等。其中,每日优鲜最新一轮融资在2020年12月,获得青岛国信、阳光创投、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组成联合投资主体战略投资20亿元。
关于每日优鲜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中科大数学系毕业的每日优鲜CEO徐正,用一条数学公式给出了他的简洁答案,(A+B+C)*N,其中A=超市,B=菜场,N=云,C=小店。
每日优鲜已不满足只想做生鲜电商行业,而试图打造成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为社区零售板块的商超、菜场和小店数字化提供服务。
这条公式里的变量A对整个生鲜行业影响最为深远,每日优鲜在生鲜超市业态首创并实践的前置仓模式,如今几乎成为生鲜零售行业在一、二线城市的“标配”,启发了大量零售从业者用于求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菜场则是在超市之后,每日优鲜针对三线及以下城市做的场景新探索。在各类零售业态层出不穷的今天,菜场更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存在感,被认为是面临淘汰出局的陈旧业态。
徐正认为,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中国的社区需要一个这样有温度、有烟火气的业态,它的背后是1000万个小家庭,个体户在支撑着,大家可以共同把菜场做好。这个生意不是只有谁一个能做,只要是进步的力量,多一点更好,过去大家对菜场的关心太少了。
生鲜赛道的前置仓玩家不止每日优鲜一家,还有实力不容小觑的叮咚买菜等。
03.叮咚买菜下沉扩张 :“成为2020年用户增长最快生鲜电商”
据QuestMobile一月末公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报道,在2020年App用户规模增长方面,叮咚买菜用户规模同比增长率位列年度前十,用户增速最快。在App用户规模增长TOP榜中,叮咚买菜也是唯一上榜的生鲜电商平台。
叮咚买菜脱胎于叮咚小区,自2017年上线,从上海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开通深圳、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以及无锡、佛山、嘉兴、绍兴、扬州、滁州、惠州等共28城,下沉迅速。
叮咚买菜上线近4年,服务范围只覆盖上海、北京、深圳等29个城市,前置仓数量近1000个。值得一提的是,其覆盖范围有限,也与坚持自建配送体系有关,每新到一个城市,都要重新建立新的物流配送团队,扩张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玩家生动诠释什么叫互联网速度,不到1年开城数量便达到上百个,从一二线城市到下沉市场悉数覆盖。
社区团购和叮咚买菜在本质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虽然二者在模式上有略微的差别,但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在快速扩张的路上,二者最终在竞争市场上难免会短兵相接,争抢流量和用户。
不过就目前来看,互联网巨头的社区团购烧钱大战更多的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前置仓模式下的叮咚买菜,自2020年开始,在一线城市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下沉扩张。
······
尽管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业务模式大同小异,但在过去的2020年,两者的发展战略却大相径庭。
在前几年的全国大幅扩张之后,每日优鲜开始深耕供应链。(2020年10月,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对外表示:未来五年,每日优鲜把供应链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而叮咚买菜仍在进行大规模的向外扩张,在下沉市场继续厮杀。
?思考:
生鲜市场是否会像当年阿里影响实体经济一样,垄断市场后赶跑小商户,菜价上涨?
现在,答案显而易见,不会。阿里被罚182亿,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族基因决定的,一场现代版的重农抑商。
生鲜电商,这是一个超十万亿级规模的超级赛道,正孕育独立电商巨头的新可能。根据艾媒咨询预测,生鲜、快消在2020年的规模分别达到5.0万亿及6.9万亿的规模,2025年规模则有望达到15万亿元。而在生鲜零售的诸多场景中,社区零售因为近场、高频、便利的特点,线上化增速最快、增量也最为可观。
恩格尔系数决定了一线城市消费者购买生鲜关注品质、便利,超市业态把复杂的生鲜标准化掉。菜市场更适合小城市,当地消费者对于食材丰富度要求高,是绝对的主流业态。第三种业态就是小店,其中大部分是夫妻店,其挑战与机遇并存。
生鲜这道题也许可以尝试着两个思路同时走。超市是在努力把生鲜标准化经营,所以基本上是自营逻辑。此外也许可以换一种角度看,生鲜就是非标品,标品要自营,更适合搭市场平台让社会化商户在上面经营。
因此,生鲜这个广大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巨头来说,都是尚待开发的蓝海市场。更何况,它还触及到了10亿的下沉市场,是实实在在,与全国人关联的行业。也因如此,哪怕有风险,巨头绝对舍不得放弃这个巨大的市场。
#生鲜行业一旦被垄断 :“将会出现许多关乎民生的问题”
菜市场承载着巨大的就业基础:
截至2020年7月,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300多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在2019年,批发市场交易额达5.7万亿元,交易量9.7亿吨,市场内各类经销商户有近240万个,吸纳就业人员近700万人。
如果生鲜行业被垄断,买菜小贩的生计将难以维持。
菜价将由头部企业控制:
完美竞争市场上的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只要满足这个条件,社会福利就实现了最大化,这时厂商只能满足于行业平均利润,没有企业能赚取超额利润。垄断违背了这个完美的模式,厂家的产量大到足以左右价格,它利用自己的定价能力,“恶意”地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谋求企业利润而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消费者只能依据其制定的规则进行交易,自主选择性下降。
中小型市场处于天然劣势:
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不仅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也为他们准备了持续研发所需要的资金,而这些大企业唾手可得的资源是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生产资料,只能加剧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差距,封堵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
如果有企业垄断了生鲜行业,那么中小型的菜市场将面临无生意可做的困局。
卖菜事关民生工程,还有庞大的就业基础,想靠给居民卖菜,把生意做大,不管是上方的压力,还是下方的市场,都难。这样重要的行业,如果被任何一家企业垄断,菜价受企业操控,那这家企业的结局,想必也不会很乐观。所以在生鲜行业,其实面临着巨大的政策压力。
菜市场就是经营空间,里面有多家商户,他们自己做选品、定价、品控、防损,甚至损耗管理。当在菜场走店的时候,不难发现发现,他们中有的人可以做到几乎零损耗,业态经营极其高效,SKU也更丰富。
菜篮子属于民生工程,它直接涉及社会底层稳定的问题。2019年猪肉价格的浮动都让中央政府极度重视,2020年的社区团购事件也是政府快速出手,更别说对它的垄断,哪怕是区域性的垄断,都会让整个社会提心吊胆,这是超出社会价值观所能容忍限度的事情,容不得半点挑衅和试探。良性的市场竞争应该是可以使所有人都好好生活的资源配置方式,阿里被罚也是给所有试图垄断市场的企业一记警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