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开始,全国掀起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热潮,“城市形象”被管理者摆在了首位,地摊行业由于太“接地气”,成为了文明城市中最大的牺牲者,小摊贩们从此也就开始了“游击生活”,与城管之间的“相爱相杀”,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地摊经济的消失,确实让城市变得干净整洁,但人间的烟火气却几乎消失,城市似乎成了一座冷冰冰的“钢铁森林”。
今年,政府出台新政策,地摊行业又活跃起来了。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地摊经济实施两个月来,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毋庸置疑,地摊经济火了,马路市场又回来了!马路边多了卖菜的大爷、大妈们,吆喝声盖过了农贸市场,许多商户开始惆怅起来:生意又要不好了。
地摊经济对农贸市场到底有何影响?地摊卖菜和农贸市场是否能共赢?
地摊生意并不好做
好位置要靠抢
相对于农贸市场中的商户而言,摆地摊卖菜的商贩,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不用支付租金,在成本上得到了控制。而且能够在不方便设置店面,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摆摊,比如农贸市场周边、小区门口、超市附近等一系列可以摆摊的地方。
除了人流量,摆摊的生意也和位置相关,好位置不是天天都有,需要靠抢。抢到一个好位置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早起,用大型物品占位置(移动摆摊车)。前者总会有比你来的更早的人,后者常会因阻碍交通而被迫搬离。
▲摊贩们争先在摆摊
竞争激烈
地摊经济兴起后,一大批失业者闻风而动,站在摆摊风口,各种花式摆摊占据城市马路。摆地摊卖菜不仅要和同行抢占有利位置,还要面对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品种、质量、价格和服务多方面的竞争,地摊势必不是农贸市场的对手。
地摊门槛虽然低,但地摊生意却不简单,只要被称作“生意”,就需要考验经营者的从业能力。良好的市场前景、稳定的客源、有利的位置,这三要素是地摊卖菜能否成功的关键,而绝大部分摊贩因没有固定的位置,无法获得稳定的客源,可以一时抢占市场,却不能占据市场。
利润微薄
地摊生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做了也不一定能赚钱。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的《卖炭翁》正是道出了摊贩的辛酸与不易,只为一份温饱。凌晨2点去批发市场进菜,凌晨4点去抢位置,凌晨5点开始摆摊,直到晚上9点收摊,平均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赚的都是辛苦钱。遇到会砍价的客户,利润少的微乎其微。
▲汗流夹背仍在剥栗子的摊贩
对农贸市场造成的冲击有限
食品安全无法保证
相对于地摊的乱摆乱放,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的环境更能赢得顾客的青睐。富有特色的设计,融入适宜的软装,陈列整齐的瓜果蔬菜,看的赏心悦目;在种类上,农贸市场品种丰富,而小摊贩只能售卖零零散散的农产品,品种单一;完善的配套设施,农贸市场设有食品安全检测室、食品溯源系统,从田头到餐桌,消费者对购买的食材均可放心食用。
▲菜品摆放整齐的农贸市场
▲杂乱的马路市场
马路市场的环境可想而知,飞扬的尘土,乱丢的垃圾,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基于位置的便利性,路过的人们可能会选择购买,但风吹日晒之下,食材品质也会受到影响,地摊产品和有品质保障的农贸市场无法一较高下。
农产品损耗大
从地摊卖菜的难度来讲,蔬果的难度较大,如果将摆摊能卖的商品按损耗值排个名,蔬果应该能稳坐第一。实体店内低温陈列下的蔬果还存在较高的损耗,更何况是裸露在外接受风吹日晒的蔬果。尤其是到了炎炎夏日,高温天水分蒸发快,放不了多久,蔬果便很容易腐坏,滋生蝇虫。
像鸡鸭、水产等活禽,一般摊贩从批发市场或自家拿到摊位来卖,所花费的时间必然更多,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死伤更是不计。再者,活禽本身就具有味道,在摆摊过程中,没有经任何处理,散发异味影响整个市场。
▲异味严重的水产海鲜
地摊经济和农贸市场互补
不一样的“烟火’
纵观全球,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泰国的周末集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大巴扎,巴黎的圣旺跳蚤市场,墨尔本的圣科达海滨市集,在市集里你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发展留下的痕迹,体会到当地市井最鲜活的味道。甚至,有些市集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是旅游的打卡地。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还增加了市场流动人口,带动了市场消费。
和农贸市场中的商户不一样,摊贩在卖菜过程中更加卖力,吆喝声也更大,形成了和农贸市场不一样的卖菜局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青菜2元1斤,便宜卖了”,摊贩为了能把今日的菜卖完,使出了各种招数。错过了农贸市场,也许可以来地摊上捡漏。
▲自家种的蔬菜
除了各种蔬果,小摊贩还会带来自家手工制作的美味,杨梅酒、甜酒酿、土鸡、土鸭等等,逛一圈,收获颇丰。在经营方式和产品上与农贸市场形成差异,给了人们两种不一样的感觉。
加强地摊管理
当地摊经济放开后,一些城市管理者会担心地摊经济影响城市卫生文明建设,但城市的现代化是包容,经济实际上是一个生态链,各种经济要和谐共存。只要加强对地摊经济的管控,城市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变得更有活力,更加繁荣。
▲有序经营的摊贩
城市管理者可颁布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从业者合法地位。同时,在摆摊地设置分类垃圾桶,清洁工定时进行清理,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流动摊贩也应注意,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
引摊入市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摊贩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消费者愿意到摊贩那里买菜。
针对农贸市场周边的流动摊贩,市场可将其“引摊入市”,设置公益摊位、自产自销摊位,在不影响市场其他经营户经营的同时,给予租金优惠政策。如果市场有意整合农户摊位,可对这些零散摊贩进行收购式设摊,并登记好菜农信息。这样消费者不用去到露天的马路,也能在农贸市场中买到本地种植的新鲜时蔬。
结语
“小摊点、大民生”,地摊经济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国家此次放宽占道经营,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给各类群体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空间,使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源头活水。地摊经济和农贸市场从来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可以共赢共生的存在,从长远看来,地摊经济给农贸市场带来的利远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