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疫情再次警示:传统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20-07-14

近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爆发疫情引起了各层面的重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北京出现这次疫情,“一方面可以说预料之中,全球仍然处在疫情高流行阶段,只要有境外输入的风险,中国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输入病例以及引发的小规模聚集性疫情,这是正常的。但是,又发生在一个批发市场,而且集中出现,这是意料之外”。


7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农贸市场防疫与监管相关工作举行发布会。将农贸市场防疫与监管推向未来工作重点。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农贸市场作为重点场所之一,其防疫与监管工作备受社会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处于“谁投资、谁管理、谁运营、谁受益”的模式,还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合理、公益属性不明确、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少的差距。


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300多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目前约七成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分销,农产品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2003年与非典病毒相关的佛山顺德市场,到今年新冠病毒爆发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再到近日敲响警钟的北京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有许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贸市场?”

 

01|传统农贸市场怎么了

 

市场环境“脏乱差”

 

笔者走访考察了全国各地多个菜市场发现,大部分农贸市场停留在“只收租、无运营、粗放管理”的阶段,对经营户缺乏相对规范化的制度要求。


▲粗放管理的露天菜市场


每每人们提起,脑海里总是会出现“脏乱差”的画面,昏暗的空间拥挤着大声吆喝的摊贩和讨价还价的大爷大妈,湿滑的地面散乱着腐烂的菜叶,水箱里漂浮着死去的水产......“脏乱差”的市场环境让病毒有机可乘。


▲原始农贸市场内环境脏乱差


市场功能定位不清晰

 

随着城市人流的持续导入,为保障周边更多消费者的日常所需,农贸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周边街区的辐射范围也逐日增加,自发的形成了以农贸市场为中心的交易街区。

去农贸市场购物的不再仅仅是个人消费者,许多餐厅、超市也纷纷前往农贸市场进行批发。这就形成了农贸市场现下
“批零兼营”的模式,流通与服务功能不分离也导致了周边交通拥堵、环境承载力下降等问题,这都为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有益的环境。


消费观念尚未转变

 

60、70年代的人从小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比较节俭,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他们认为“规范化”、“现代化”的农贸市场代表着相对昂贵的价格,原始的菜市场无人监管,农产品的价格也相对便宜,然而这种便宜是以牺牲未来和公共环境为代价的。


当代的年轻人并不认可“脏乱差”市场环境,更倾向于“盒马鲜生”这类生鲜超市。不同的消费理念也造成了农贸市场消费客群的割裂。加之吃野味等消费陋习,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野味、活禽交易


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贸市场虽然不是病毒的源头,但却是病毒传播和隐匿的温床。批发市场必须体现品质担保、品质可追溯、安全监管等中间商责任,而不是简单的场地概念。


由此可见,推进农贸市场现代化建设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那么疫情之下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农贸市场呢?

 

02|着力建设现代化农贸市场

 

市场硬件设施与现代都市相匹配

 

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环境已经适应不了当下时代的发展。干净、明亮、菜品新鲜......这些应当是现代化农贸市场的标配。

▲彭埠农贸市场经改造后干净整洁


因农贸市场所经营的产品的独特性,无法避免的会对市场环境造成影响,例如蔬菜带土,叶子容易烂掉;水产冰鲜容易将把地面弄湿;肉制品难免有味道。因此在设计时应多考虑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市场环境的影响。

 

完善运营管理与创新

 

不仅硬件方面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软件方面也同样要跟上。现代化的农贸市场需要配备现代化的管理团队,洞察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对市场人员的管理上,应配备给经营户们统一的服装,并对他们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的要求,例如在经营户们帮助消费者处理食材时,应佩戴口罩等,让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到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经营户在操作过程中按要求佩戴口罩


市场在疫情期间可以采取半封闭式管理,关闭各次入口和货流入口,主入口分左右两边单向进出,并设置入口关卡,配合红外线测温仪对进出人员以及经营户们进行体温记测量以及登记。

 

▲市场入口处设置红外线测温仪


完善并落实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市场内应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室,并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检测制度,每天对市场内的农产品等进行抽检,并检测结果实时公示于市场内的智慧数据显示屏,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第一时间下架并销毁。同时在疫情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应注重市场内病媒防治消杀工作,以此来确保每一位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市场中设立的食品安全检测室


数字化赋能

 

传统农贸市场同样可以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便捷消费、食品安全溯源,实现市场信息的实时化、具体化、可视化,在使消费者清楚的了解农产品的来龙去脉的同时,也更方便了市场和监管部门对农贸市场经营活动的动态监管。 

 

▲市场内智慧数据显示


市场统一配备溯源秤,不仅能够有效杜绝缺斤短两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多元化支付,减少现金交叉感染。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后,可以通过手机二维码查看自己购买的菜品来源与价格、商户的具体信息、菜品的检测结果等,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03|结语

 

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扰,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疫情多发农贸市场更反应了农贸市场改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打好农贸市场保卫战,不仅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未来人民食品安全的长效保障!

 

农贸市场已经不再是商业化的领域,而是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传统农贸市场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农贸市场转型升级是将来无法逃避的一个难题。建设现代化农贸市场或许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落实与完善,相信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各农贸人的共同努力下,农贸市场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