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农贸市场大规模改造:菜市场为何而改?

发布时间:2020-09-21

导读


农贸市场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底,武汉市开始启动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按照规划,将对全市425家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依据1.0、2.0、3.0三个标准进行,其中3.0标准对标上海市2019年智慧化菜市场,重点建立超市化运营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务。

 

农贸市场的民生性质决定了它一直是政府和大众关注的焦点,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成为众矢之的,更由此掀起了农贸市场改造浪潮,数百家菜市场批量化改造。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全市将建成20多家现代商超化菜市场、160多家智慧化菜市场、140多家标准化菜市场。”

 

目前,武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无论从硬件、功能都将改变广大市民对农贸市场“老破旧”“脏乱差”的传统印象,买菜就像逛“超市”的体验更加日常。

 

武汉政府斥资2亿元大规模改造农贸市场,其背后的意义到底何在,菜市场又为何而改呢?

 

从烟火气到智慧化


武汉首家3.0版菜市场


3.0版本是此次改造中最高级别的样本,即俗称的“农改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更强调智慧化。被称为“中国最美菜市场之一”的水果湖菜市场,是武汉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发布之后第一个启动改造的市场。

 

历时一个半月,以3.0标准进行超市化改造,从市场硬件、智慧软件、入驻商户、管理模式上全面做出了改变,改造完成后,水果湖菜市场更名为“中百市集”。但在通往2楼的阶梯上仍保留了水果湖市场毛笔书写的牌匾,成为了少有的保留武汉人历史记忆的物件。


▲“水果湖菜市场”牌匾被保留(图源网络)


中百市集以社区邻里中心为主要服务轴心,一楼主打全球直销中心,可买到1600多款进口商品,二楼为中百仓储生鲜超市,还有很多武汉耳熟能详的特色小吃。

 

市场在传统菜市场功能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共享厨房、食品溯源自助查询机、智能垃圾处理间、公益性展示柜、顾客休息区、洗衣店、美容美发店等等便民服务设施,集智慧化、便民化、公益性于一身。


▲购物环境俨然超市一般(图源网络) 


既保留了菜市场的原本生活味,又保留了超市的舒适安心环境。

 

新潮市集成网红打卡地


近日,武汉又多了一个网红打卡地,这可不是什么餐厅、甜品店、景点,而是菜市场,位于武昌徐东大街的“明成一品”沙湖边市集,由原来的宏祥路生鲜市场改造而成,现在看起来美得不像个菜市场,还上了央视新闻。

 

走进沙湖边市集,生鲜蔬菜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地面没有积水,也没有泡沫箱等垃圾,安装了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在水产区也没有腥臭味,夏天逛菜市场也不会闷热。市场采用了智能收银系统,买菜付款也更便捷了。


▲沙湖边市集 


逛一圈下来后,总能找到一些武汉元素,老武汉的磁带、黑白电视机、煤炭炉子煨排骨藕汤等物件,还有湖北地域特色的汉派食品和小吃。上二楼有咖啡店、直播间,创始人周明成表示希望能让年轻人重回菜场。


 

▲市场内的汉派小吃


菜市场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能来这里,90后、00后也喜欢逛这里。

 

反思:菜市场改造到底为何而改?


内忧:环境糟糕,食品安全无法保证


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市场,两次疫情的爆发都将矛头指向了菜市场。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生活气息的聚集地,当城市化程度不断提升,菜市场也不再是关乎民生的场所,其市容市貌、疾病防控的问题逐渐凸显。

 

菜市场是城市的形象之窗、城市美感的所在地,是高楼大厦背后最深层次的文化肌理。但走进一些菜市场,却让人嗤之以鼻,环境差、摆放杂乱、臭味熏天、污水横流、业态布局不合理、乱堆乱放,购物体验感极差,更别提愉快地逛菜市场了。


▲“脏乱差”的菜市场


由环境、卫生条件差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更让人担忧。买到的菜是否有农药残留、是否存在病毒,甚至一些市场还存在着活禽交易,家禽宰杀后又没有及时的处理干净,影响市场环境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


内忧:基础设施落后,管理难度大


很多传统菜市场建立于八九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活动,不论市场外观还是市场内的各种基础配套设施都已经远落后于时代。尤其是水电设施,还采用传统的手抄,费时费力,排污设施、摊位功能等都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经营的标准。


▲摊位功能落后 


另外,传统菜市场仍是人工运营为主的模式,商户采用落后的现金结算方式,甚至出现缺斤少两的问题,在移动支付与线上购买盛行的互联网时代,现金结算、现场购买的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不具备竞争优势。

 

农贸市场经营户众多,摊位分类不一,进货渠道广而杂,进货价格、进货数量,销售额、成交量也只有商户知道,如果商户没有做好台账,市场便很难把握供求状况,对市场发展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内忧:业态单一,购物体验感不佳


去盒马鲜生,买完海鲜能由专业的厨师直接加工,当堂即吃,大型超市也设置了一些快餐小吃,而农贸市场却还是原来的“菜市场”,业态极其单一,购物体验感差强人意。


▲盒马鲜生设有海鲜加工 


在新零售行业下,“人”“货”“场”都已被重构,“人”更注重以消费者为中心,“货”从原来的到店消费转变为送货上门,“场”更致力于打造新场景。

 

农贸市场却还是维存着最原先的形态,只有传统的水产、肉类、蔬菜等业态,缺少教育、餐饮、共享厨房、便民服务等复合型业态,消费者很难建立起与菜市场、与食材的情感联结。菜市场是时候向“菜食场”迈进了。

 

外患:城市更新,菜市场拉低了形象


武汉此次的标准化改造,全面对标上海。上海是全中国最时髦、最精致的城市之一,上海城市的更新,从工业遗迹改造,到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再到菜市场升级改造,每一步都在向精致靠拢。

 

城市的文明在菜市场中便能体现出来,可城市朝着文明现代化的方向进步,菜市场却在背后默默拉低了其形象。武汉,这个中部最大的城市,疫情暴露出的菜市场的弊端,一时期间被人们所热议。

 

经历过创伤和改革的阵痛后,武汉在菜市场改造上努力做出了新的尝试,探索出了城市治理的“武汉模式”,让人们对其大大改观。


▲武汉百大鲜生五星智慧农贸市场 


外患:市场老龄化,年轻群体的流失


在过去,只有菜市场的年代,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现在有多个购物场所,消费群体仍然还是中老年妇女。菜市场面临着老龄化,年轻群体流失的危机。

 

传统菜市场功能单一,除了买菜没有什么可逛性,而年轻人更倾向于线上购买,对菜市场缺乏情感,尤其在品牌背书之下,他们更喜欢去知名的连锁超市。且传统菜市场环境较差,年轻人自然而然逐渐远离了菜市场。

 

外患:超市、社区生鲜介入,竞争激烈


阿里巴巴、苏宁、京东这些互联网大佬带着源源不断的资本强势入驻生鲜零售市场,抢夺着菜市场的“半壁江山”,菜市场生鲜霸主的地位受到动摇。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抓住线上流量,开启生鲜零售的第三赛道。

 

盒马mini、小润发mini、钱大妈等社区生鲜店遍地开花,以小而美的形式占据社区市场,这个离居民最近的市场。相比于大型超市整洁的环境、齐全的商品,传统菜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苏宁小店开进社区(图源网络) 


菜市场的竞争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

 

结语


菜市场承载着的是满满的生活记忆,菜市场的改造也不只是改变“脏乱差”的环境那么简单,而是将菜市场“买菜”的功能扩展到餐饮、休闲娱乐、教育、社区服务等多功能的复合业态,表面上看是功能的延展,其深层意义在于对居民“精神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将烟火气、市井气、踏踏实实的生活味道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