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前置仓大战:谁将最终胜出?

发布时间:2019-08-01

联商网消息:前置仓,作为一种仓配模式,它的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这使得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门店供货,也能够覆盖最后一公里。

简单来说,前置仓就是在离消费者较近的地方,可能是某个办公楼,或者某个社区里,设置一个小型的仓库,用户下单,1-2个小时就能配送上门。最终目的就是离顾客更近,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

目前整个赛道上已经涌入众多玩家,包括永辉,沃尔玛山姆等传统商超,以及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后起之秀。

尽管前置仓模式如此火热,但是行业内对其争议还是不断,归根到底还是最终是否能盈利,何时盈利的问题。

一、部分主流玩家

1、永辉生活卫星仓

永辉生活卫星仓首仓麒麟仓于2018年6月落地福州,9月正式对外亮相。用户通过永辉生活APP、小程序下单,由永辉生活卫星仓履单,辐射周边3公里用户,最快30分钟配送到家。永辉生活卫星仓为全温度带智能仓,面积在300-600平方米之间,拥有约3000支精选SKU,生鲜占比超过50%,实行一日两配的物流补货。

2019年6月,永辉生活卫星仓在全国已布局30余仓,福州地区为23仓,业务基本渗透福州主城区用户。与此同时,永辉生活卫星仓2.0升级亮相,此次升级主要体现在商品力和科技力方面。

从经营数据来看,目前永辉生活·到家业务月订单复合增长率达15%~20%,成熟仓日均订单2000单,小程序订单占比超过50%。

2、沃尔玛山姆

沃尔玛山姆最开始在深圳试水前置仓,布局了不到10个前置仓,山姆「极速达」的复购上涨了50%,后在全国主要城市开始推广。目前山姆前置仓的面积大约在300平,数量大约在30个,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

从经营数据来看,平均客单价超过200元,坪效可高达13万元。根据山姆的测试,经营9个月以上的前置仓可以被称为成熟前置仓。

3、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于2015年11月正式上线2小时极速达服务,标志着第一个前置仓望京站正式开业。2017年11月,每日优鲜将极速达服务提速至会员1小时送达。

2019年2月,每日优鲜前置仓2.0版正式上线,与之前的平均面积在100-150平米的1.0版本,2.0版本的前置仓在面积上增加为300-400平米,SKU从1500多个增加至3000个。商品上,在原本的冷藏、冷冻、常温区外,还增加小红杯咖啡、活鲜等功能区,可以为用户提供现磨咖啡、活鱼活虾等商品。

目前每日优鲜已经拥有1500个前置仓,今年年底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2.0版本的前置仓更换。而3.0版本的前置仓已经开始实验,将实现无人化操作。

4、朴朴超市

朴朴超市定位于一站式移动端30分钟即时配送购物平台,服务品类包含水果蔬菜、肉禽蛋奶、海鲜水产、粮油调味、酒水饮料、休闲食品、日用品等。

朴朴超市App于2016年9月上线。采用纯线上运营+前置仓配送模式,以生鲜为主打,同时兼顾全品类运营,约24分钟配送一单,SKU数在3600个左右。

目前市场范围主要在福州,计划于2018年开拓厦门市场,并于2019年全面启动长沙、武汉、合肥等全国城市扩张。

5、叮咚买菜

叮咚买菜于2017年5月正式上线,平台上有近700种品类,涉及各种蔬菜、水果、肉蛋禽、鲜活鱼虾、日配等。0起送费0配送费,29分钟送菜上门。

在采购上,以城批采购、品牌供应商直供为主;在配送上,采用前置仓模式,配送到家;在营销上,利用“妈妈帮”、社团+分享模式及地推,同时上线“今日菜单”。

截至目前,叮咚买菜已经开出了435个仓,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苏州。每个前置仓面积在300平米左右,可以容纳1500个SKU。从经营数据来看,2018 年 3 月上线至今,叮咚买菜月营收2.6亿元,2018 年营收8亿元,整体毛利率为30%。

二、前置仓的主要特点

在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云栖居士看来,前置仓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在选品上全面对标菜场,围绕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平台上的SKU要能够达到做一桌菜的标准,并把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前置仓”的位置越往前推、离消费者越近,用户使用App下单后至收货的时间就越短,也就保证了新鲜度与时效性。

具体来看,前置仓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生鲜电商一惯的以水果为核心品类的限制,重点打造蔬菜+调味品的商品组合,明确定位以买菜为主。

2、做线上版的菜市场,选品上不做精选,而是围绕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平台上的SKU要能够达到做一桌菜的标准,围绕生鲜做全品类。

3、改变传统门店流量化选址逻辑,选址首要逻辑不是流量而是距离,通过选址下沉以及社区化,以距离优势让前置仓和商品主动走向客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极致的到家服务。

4、用前置仓取代传统的门店,节约多余的物业和装修等门店运营成本,为消费者留下足够的让利空间;对比门店仓储一体化模式在大流量选址前提下,服务于“到店+到家”的综合需求,其不仅物业成本偏高,各种商品展示及店内装修等成本更高;但线上买菜前置仓模式提供的是到家服务,没有特殊的地段需求,因此物业及装修成本也更低,而这些节约的成本就可以作为品牌的让利优势给到消费者。

5、App+前置仓模式,实现了商品轻量化、包装小型化、购买渠纯道线上化、配送即时性,充分满足快节奏生活人群的需求,比拼的是新鲜度和时效性。线上买菜不止满足于高性价比,还要有速度——所想即所得。因此,把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前置仓”的位置越往前推、离消费者越近,用户使用App下单后至收货的时间就越短,也就保证了新鲜度与时效性。

三、前置仓的难点和痛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前置仓也自带暗点。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柳二白在《前置仓火热下的冷思考》一文中曾提出这样几点:

一是前置仓主营生鲜品类,这是前置仓的优势,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线上生鲜的最后一公里困扰,但主营品类的单一化也暗藏劣势。生鲜品类,如水果、蔬菜、甚至是水产肉类,这些商品最具生活气息,很多消费者喜欢在菜市场等地购买,享受挑挑拣拣的乐趣,前置仓无法满足体验的乐趣。前置仓大多充当的是补给功能,如果临时想买什么东西,又不愿意出门,前置仓可快速送达,能即时满足需求。在这个场景下,前置仓更受欢迎。

二是仓库面积小,经营品类单一,这让消费者的选择受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天马行空,跨类别、跨种类无所不包,而前置仓经营品类单一,消费者只能在特定时刻想起它,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订单频率不会这么高,双方的黏性也不会这么大。如果不能与消费者维持较高的黏性,意味着会被遗忘的速度也快。

三是升级与现实的残酷。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前置仓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许多运营平台和零售商都选择了对前置仓进行升级,用更大的面积经营更多的商品,用更先进的科技布局与运营,用更多的SKU满足消费者需求。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升级后的前置仓,成本增加的同时,是否能真正带来与成本增加相匹配的订单量?升级品种增多后,是否有足够的订单量维持商品的周转?在一家前置仓APP下单了一袋锅巴,送到家发现保质日期距临期的时间已经很近,这可理解为商品周转慢,才让商品的生产日期变得陈旧。可看出,品类增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运营风险。

四是有些问题可能被掩盖。所有运营前置仓的平台或零售商对每一间仓库都会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仓离消费者近,可能离管理者就远。某前置仓的送货员送货时,会顺便给顾客一张名片,并一再叮嘱,如果有不满意不要在平台上发表评论,也不要打平台的客服电话,一定要打名片上的电话——显然,如果联系官方,影响的是考核业绩,如果联系他们,可把问题化为乌有。这些显然是管理者不知道的,他们看到的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五是做所有人的生意还是只做一部人的生意。前置仓凭着体量小、灵活性高,一度取得了重要优势。因为小,所满足的只能是一部分消费者的一部分需求。现在许多前置仓都在升级换代,以期用更多的面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更多需求,但大到何种程度才是适度,这是一个问题。

一味求大的背后,风险也在加大。目前,前置仓满足的消费场景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里,这决定了消费者并不会像去便利店一样经常光顾。在扩张与升级中,前置仓要思考为哪些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商品最重要,这决定了前置仓的面积和单品数量。

为此,也有不少人对前置仓的未来做出预判。一种观点认为,前置仓很难作为一种独立的业态存在,但作为到家补充模式之一,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如同社区团购,拼团最终可以作为补充模式之一存在,前置仓同样如此。

当然,也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前置仓模式未来会取得突破,成本降低或者收益增加,能够发展到更多城市,高密度订单形成大流量,扩展业务成为大型平台。

前置仓的终局究竟如何?不如把答案交给时间吧。